无锡市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整体推进型)。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适应发展需求。在近两年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无锡市农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能农业领导小组,下发智慧农业重点工程建设责任状。以“国内一流、行业领先”为标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建设。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管理方式,整合现有农业信息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坚持创新应用,突出示范带动。被认定为示范基地以来,我市集中建设了一批项目内容丰富、产业类型多样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宜兴市扩建了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示范区3万亩、完成省内推广应用示范面积2万亩,智能养殖成效显著。2014年我市重点打造锡山台创园物联网示范基地,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统一运营的方式,联合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涵盖各产业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2013年我市联合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被江苏省农机局列入2013-2015年农机补贴目录,每套设备补贴2600元,使农户真正能够“用得好”。牵头制定江苏省《中华绒螯蟹池塘智能养殖操作规程》,并通过了江苏省质量与技术监督局的审定。截止目前,我市共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3个,为无锡智慧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坚持服务为本,注重工作实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也是我市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为此我市建设了无锡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共规划建设了政务管理、公共服务、智能生产、电子商务四大功能。通过一年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全市所有的镇(街道)或区域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初步建立了一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12316”三农服务热线于2013年正式开通并组建了农林专家团队,实现线上联动、线下互动的良好格局,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4年,我市开始在宜兴市试点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争取通过两到三年的建设,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全覆盖。
-
解决方案:
-
优秀产品: